“逃离”微信并非易事:每天10.9亿人打开微信,7.8亿人进入朋友圈
1月19日,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披露了微信的最新数据: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3.3亿用户进行了视频通话;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亿张,短视频1亿条;有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张小龙还表示,视频化的表达是下一个十年内容领域的主体," 我们不清楚说到底是文字还是视频代表了人类这种文明的进步,但是如果从个人表达的角度来说,或者是消费的程度来说,时代确实正在往一个视频化表达的方向去发展。"
当前,人们交流的方式已从单纯的文字聊天,到图片分享,再到语音沟通,最后到用视频社交的转变。社交呈现较强的刚需特征,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微信并凭借长期的深耕逐渐占据了移动社交市场的头部地位。
中国移动社交用户2020年突破9亿人
随着图片社交、声音社交、视频社交等产品形态的创新以及革新,移动社交市场将保持稳健发展态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社交用户规模突破9亿人,较2019年增长7.1%。
中国移动社交行业应用APP图谱
微信、QQ、微博头部社交产品地位坚固
iiMedia Research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第一梯队中,微信、QQ、微博在月度活跃用户规模上保持领先优势;第二梯队中,陌陌、探探领军趣缘交友(即以恋爱为主要目的)领域,内容社区中百度贴吧和知乎也具有一定的头部效应;第三梯队中,产品更集中于细分垂直赛道以及创新产品,赛道竞争激烈,且未出现头部效应。
约五成受访网民拥有多个微信号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97.5%的受访网民表示拥有微信号,其中拥有单个微信号的受访网民占48.6%,拥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微信号的受访网民约占48.9%;使用便利、功能全面、已养成习惯是受访网民使用微信最主要的三个原因。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广泛渗透的微信逐渐承担了生活、工作等多个社交工具的角色,为网民带来社交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网民社交生态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网民倾向用多个微信号面向不同的群体进行社交。
微信好友关系链庞大且稳固
数据显示,约33.1%的受访网民微信好友数量处于51至200人之间,27.2%的受访网民微信好友数量集中在201至500人,好友人数超过1000人的受访网民占7.4%。在好友关系方面,数量靠前的分别是家人亲戚、同学校友、熟人朋友。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微信好友不断由熟人关系向外拓展,促使微信的社交关系链趋于庞大且稳固,这也导致微信难以被其他社交产品撼动,但庞大的社交圈并未让网民的社交效率最大化,这也是微信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
收付款成网民最常使用的微信社交延伸功能
数据显示,受访网民使用频率排在前三的微信功能分别是聊天、收付款、朋友圈,其中聊天和朋友圈都属于微信基本的社交功能,而收付款则为微信生态不断向外延伸的功能。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微信收付款功能大大提升了微信用户的粘性以及活跃度,是微信构建用户护城河的有利武器之一。
朋友圈依然是表达自我的重要窗口
数据显示,朋友圈依然是受访网民表达自我的重要窗口,48.9%的受访网民倾向于在朋友圈发布个人观点,42.1%的受访网民偏好在朋友圈记录生活点滴,24.8%的受访网民利用朋友圈推广产品或服务。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微信朋友圈覆盖人群广、推广成本低是其成为企业和个人进行营销推广的的主要原因,而网民频繁的刷朋友圈行为也增加了推广方信息的触达效率,提升了营销效果,导致利用朋友圈推广的行为越来越普遍。
微信群成网民拓展行业人脉的主要载体
约42.7%的受访网民表示拓展行业人脉是其加入百人以上微信群的主要原因,36.8%的受访网民因企业内部交流需要加入百人以上微信群。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微信群为企业及个人维系发展行业人脉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和场所,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降低了社交门槛和成本,但大量的微信群以及过多无效信息往往让人疲于应对。
逃离微信并非易事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网民整体对微信的依赖程度较高,36岁至40岁的受访中年群体中有近八成表示对微信较为依赖;对微信依赖程度相对较低的是95后年轻群体,其中14.7%明确表示对微信不太依赖。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过8年的发展,微信不再是单纯的社交工具,它早已渗透至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虽然广大用户对日渐臃肿的微信存在诸多不满,稍显老化的微信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在下降,但在当前阶段逃离微信对多数人而言并非易事。
内忧或将成为微信面临的最大挑战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微信作为头部社交平台,无论在用户规模或是商业化能力方面都有着其他社交产品无法匹敌的优势,但日益庞大的微信也渐渐显露出弊端。一方面,功能冗杂、人际过载、信息泛滥等问题日益突出,用户背负越来越重的负担,严重影响其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微信老化风险加剧,面对新一代的社交群体,八岁高龄的微信缺乏足够的新鲜感吸引年轻人群。长此以往,微信极有可能因产品内部问题而逐渐丧失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