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开发问题、挑战及发展趋势分析
博物馆旅游是以博物馆为载体,以博物馆文化及其文化衍生品为对象,吸引游客的一种服务和消费模式。博物馆是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注重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在博物馆旅游中,博物馆是其中最大特色和根本吸引力。
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发展特性
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经济
数据显示,2013-2019年期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攀升,到2019年,已突破3万元,同比增速达8.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消费者购买力水平也随之提高,刺激了居民的博物馆旅游需求,从而促进中国博物旅游行业的发展。
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政策
政策方面,为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发挥博物馆功能,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制定,国家陆续免费开放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数据显示,2019年,89.05%的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不仅让国民都能见证祖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对促进博物馆旅游产业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技术(二)
技术方面,在国家文物局的部署下,全国各地博物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推进网上展览的开展。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收录149个线上展览,其中,北京地区数量最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陈列展览”主题活动,不仅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拓宽了博物馆自我宣传的渠道,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020年中国中秋国庆假期旅游流向分析
2020年中秋国庆期间,游客旅游目的地呈现出明显的分层,海南、云南、四川、陕西等旅游大省和国内著名旅游城市依然是游客选择的头号目的地,其次是西部地区,此外沿海城市和低线城市也有一定的热度。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对于冷门旅游地区的博物馆,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博物馆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较高的客流是机遇也是挑战,因而这些博物馆需要在展览、游客互动活动、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开发基础:2010-2019年中国博物馆数量分析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博物馆数量持续增加,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9年,中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有5535家,比前一年度增长181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普惠均等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显著特征,博物馆数量和类型的提升为推动博物馆旅游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开发基础:2019年中国博物馆类型及地域分布
当前,中国形成了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2019年,中国国有博物馆占比69.1%,接近7成。从地域来看,华东地区博物馆总数位居第一,为1913家,占比34.6%,这与华东地区悠久的曲阜文化等历史文化因素有重大的关系。同时,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不同,也使得博物馆旅游开发各具特色。
中国博物馆旅游开发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1、开发观念
中国博物馆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经费全部由财政拨款。铁饭碗、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由于缺乏与综合效益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参观人数相关的经费制度、与工作绩效相关的员工奖惩制度,博物馆管理水平不高,管理绩效较差。在这背景下,管理者与员工对陈列藏品缺乏热情,缺乏主动宣传的意识。
2、开发宣传
博物馆旅游发展缺乏宣传,主要是因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滞后。许多人认为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组织,不应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旅游活动,因此缺乏进行营销宣传的动力。此外,很多博物馆仍然不配合旅游部门进行对外宣传,博物馆也没被纳入当地旅游部门发起的宣传活动中,无法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在营销宣传方面,他们习惯于依赖政府部门组织发起宣传活动,“等、靠、要”思想严重。
中国博物馆旅游开发未来面临的挑战分析
中国博物馆旅游开发发展趋势分析
1、延长博物馆旅游生命
通过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看出,由于博物馆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社会福利性,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不会退出旅游市场,但会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因而博物馆旅游地的经营者应该根据博物馆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利用或者通过能影响周期长度的因素,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法,以便能够延长博物馆的旅游生命。
2、开放创新是发展方向
中国博物馆未来会朝着一个开放创新的方向发展。从开放创新的角度来讲,这涉及到三个方面:开放的资源,开放的服务,开放的心态。
3、吸纳专业人才
现阶段中国缺乏真正充分了解各类文物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将其融入文创产品开发制作中的人才。因此,部分博物馆选择和国内各类高校进行合作,商议制订定向培养计划,从而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工作提供专业人才。此外,博物馆也会通过人才中介平台聘请一些专业能力强且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来为博物馆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