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典型企业发展分析——光大国际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固废行业的15家公司的资产规模跨度进一步大,分布于40亿元至近400亿元之间,其中8家资产规模位于100亿元以下。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垃圾分类将进一步带动垃圾分类、清洁环保、资源回收等行业的进一步扩展。
1、企业发展概况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能源及基础设施相关业务的中国香港投资控股公司,是中国环保行业的领军企业,亚洲最大的垃圾发电投资商和运营商,也是中国首个“全方位、一站式”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于1993年在香港创办。2003 年,光大国际转型环保、新能源领域,下辖两家上市公司光大水务和光大绿色环保。
2、业务经营分析
公司通过四个业务部门运营:环保能源项目部门、环保水务项目部门、绿色环保项目部门和环保科技部门。环保能源项目部门包括垃圾发电厂、沼气发电厂及污泥处理项目等。环保水务项目部门包括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处理厂及污水热泵项目。绿色环保项目部门包括工业固体处理、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项目等。
3、财务状况分析
2018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录得综合收益为港币27,227,998,000元,较去年的港币20,043,116,000元增加36%。收益增加,主要由于年内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创新高增加建造服务收益,加上运营项目处理量持续上升带动运营服务收益增加。综合毛利为港币9,430,596,000元,较二零一七年的港币7,132,515,000元增加32%;综合毛利率较去年轻微下跌1个百分点至35%。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港币8,994,788,000元,较去年之港币6,863,209,000元增加31%。
4、核心竞争力分析
光大国际具有标准化、系列化、大型化焚烧炉产品,在焚烧炉排、中间再热、烟气净化、渗滤液处理、自动化控制、烟气再循环等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核心设备自主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使其在设备、技术、成本方面较同业具有优势。
在烟气净化处理技术上采用“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组合方案,处理后的烟气,可以达到欧盟2010标准的要求,二噁英排放浓度小于0.1ng/Nm3,实现超低排放。
目前运营的焚烧厂中,二噁英排放均值为0.019 ng/Nm3,远低于欧盟标准。同时光大国际研究开发了第四代渗滤液处理技术,实现焚烧厂污废水全量综合处理、水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和高度自动化控制。
环境科技联合环保能源成功打造江阴垃圾发电项目三期成为全国首个采用高参数和高转速汽轮机技术的项目,吨垃圾发电量达600千瓦时;
开发出具有自主智慧产权的生活垃圾飞灰等离子熔融技术,完成30吨╱日整套系统工艺设计,打造镇江垃圾发电项目精品示范,为飞灰等离子熔融技术国产化、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烟气再循环技术顺利在寿光垃圾发电项目、邹平垃圾发电项目及莱阳垃圾发电项目等12个项目推广运用。
此外,垃圾焚烧智能燃烧控制(ACC)系统已经在21个垃圾发电项目上投入运行,实现了垃圾焚烧燃烧系统的全自动控制,既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也能确保负荷输出平稳。
另外,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形成光大特色脱氮效果显著的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包,完成自主智能产权高密度沉淀池工艺包的开发,并自主设计加工出了一套新型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在售后服务方面,2018年共提供售后服务项目达66个,同比增加40%,其中内部项目48个,外部项目18个。
5、公司发展战略
光大国际依托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危废处置等为传统优势业务,各板块协同发展;深耕固废处置全产业链,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到设备制造,从末端处置向前端分类、加强产业协同,提升效益创造。
6、未来前景展望
2019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为环保行业提出了更高的业务标准和发展目标。光大国际筹建的光大国际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院、无废城市研究院和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合作,通过发展无废城市技术创新与业务模式,借助不同城市在技术、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有助于技术研发与创新工作。
在国内及国际业务上,仍有不少良机。公司最近接连公布中标多个垃圾发电项目,设备外销情况乐观,发展势态强劲,核心业务增长力持续,公司业务继续受国家政策支持,前景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