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电子签名行业发展背景及签署流程分析
在政策支持和电子交易繁荣背景下,中国电子签名需求日益提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子合同签署次数达66.8亿次。
电子签名行业发展背景——经济环境
国际: 2019年10月,上市一年半的美国电子签约服务商DocuSign总市值已经突破118亿美元,与刚上市时的60亿美元相比,涨幅接近100%。2019年5月3日,欧盟公布了其关于电子商务未来规则和义务的拟议案,其中关于通过互联网签订的电子合同问题,欧盟的提议是,WTO成员国必须允许通过电子手段签订合同,并且其法律制度既不应为使用电子合同制造障碍,也不应导致合同被剥夺。
国内: 2018年,中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9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电子签名行业发展背景——法律政策环境
自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颁布至今,中国也陆续出台了很多关于电子合同的推动性政策。随着电子合同服务行业的认知度不断提升,电子合同及电子签名的规范使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电子商务的兴起,更是推动了电子签名服务行业的迅猛发展。
电子签名签署流程
电子签名服务行业的服务流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实名认证、合同签署、合同存证、司法落地,服务商在每一个环节对于电子签名安全的把控让用户的信息安全能够进一步得到保障。各项信息安全资质的获取,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与完整性,数据存储环节的加密、脱敏与备份等技术都成为用户考量电子签名服务商安全性的指标。
合同认证:实名认证+数字证书
电子签名在签署时,实名认证以及选择具有相关平台认证的机构对于电子签名的安全性提供了基础保障。《电子签名法》第十六条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实名认证用于界定法律主体,同时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通过打通CA认证机构为用户颁发数字证书,并基于此数字证书实现对数据、文档的电子签名,数字证书在电子签名中的主要作用为:身份识别、电子签名及文件内容防篡改、文件保密性。
合同签署:具备法律效力的可信时间戳
《电子签名法》第八条规定: 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二是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三是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四是其他相关因素,可信时间戳技术可以让电子数据符合相关要求。
通过可信时间戳可确定电子文件生成的精确时间,并防止电子文件被篡改,为电子数据提供可信的时间证明和内容真实性、完整性证明,作为证据使用具有权威性和可信赖性,符合《电子签名法》要求,在法律上具备证明效力。
司法落地:数字证书是取证关键
司法落地能力考验的是电子签名平台对电子数据的取证和出证能力,电子合同的相关立法并未对电子文件的签署过程做出明确要求,具备法律效力的签署方式也不唯一,因此在司法落地环节对于电子合同数据安全性的保障也尚未建立。
目前,部分司法判决和劳动仲裁裁定可以通过第三方电子签名服务平台,采用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进行电子签名,加盖可信时间戳的电子文件可以作为关键证据。在实践方面,经由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签署的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