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4年中国月子中心行业发展现状、问题与产业链分析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变、医疗支出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普遍对医疗及卫生保健更为注重,产后“科学坐月子”的观念逐渐被广泛地接受,并且为其实现提供了经济条件。另外,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和80、90后走入育龄期,月子中心的需求也大为提升。
月子中心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月子中心消费群体不断扩增,每年达上百万人次,并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递增,表现出极大的消费潜力。而中国月子中心的产业链也逐渐趋于发展成熟,下游从最基础的产后护理以及婴儿护理逐渐拓展出更丰富、更细分化的衍生业务,如形体塑身、婴儿早教等,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月子中心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在京津冀一带,尤其是北京及天津市,月子中心行业布局最多,市场发展速度较快。而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由于经济较发达,大众消费观念前卫,对月子中心的市场需求巨大。
另外,在粤港澳地区,深圳、广州、厦门等一线城市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崇尚健康、科学的产后修复方法,因此月子中心行业的市场规模明显。最后,在以川渝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中,月子中心正不断崛起,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
月子中心数量增长情况
近年来,中国月子中心行业吸引不少资本投入,门店数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在2016至2018年,在国家二孩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所有大小规模的月子会所数量增长速度达50%-60%左右。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月子中心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保持增长趋势;但是由于行业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市场监管标准,因此在2019-2020年月子服务行业会处于调整期,月子中心数量会保持在9%-10%左右的增速。
月子中心行业产业链分析
(1)月子中心产业链概述
月子中心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提供服务所需的产品及服务生产商(如材料设备、食物原材料、从业人员培训机构等);中游主要为服务集成商、设计规划商、行业代理商等,分别为月子中心产业上游的产品及服务进行再加工,为整个业务环节提供设计与规划,代理上游产业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等;而月子中心产业下游则主要为经销商对接消费者,或者是月子中心直接对接消费者。
(2)产业链上游市场分析
月子餐:目前,国内大部分月子中心会自主配备膳食营养师并自制月子餐,也有部分月子中心是从专门提供月子餐的企业中购买成品。由于产妇细分市场的独特性,加之食材质量及营养搭配均衡为月子餐的核心价值,月子餐供给行业具备较高自主定价权。
(3)产业链下游市场分析
面对终端消费者,月子中心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内容为其提供坐月子期间的一站式服务。另外,由于月子中心的消费对象主要为产妇及婴儿,属于高消费群体,具有较大延展性。
因此许多月子中心在发展成熟期就着力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相关市场的开发,推出如产后美容塑形、月子餐外送、婴儿早教、母婴商场等特色产品和服务,对下游市场进行深度的纵向整合,进一步完善月子中心全产业链的布局。
中国月子中心存在问题分析
(1)缺乏有力监管以及强制性法律法规
月子中心在中国属于新型行业,未设立国家层面的主管部门,且由于行业涉及面较广,导致各地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多部门(如商务部、人力资源及社保、卫生健康、民政、妇联等)均参与管理,干涉经营,政令混淆;
另一种是无任何部门明确系统的管理,导致部分月子中心服务秩序混乱,一旦发生服务纠纷时,因无相关处罚条款,执法部门无法可依,只能做调解处理,对月子中心无法产生有效的威慑力。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导致月子中心内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时常发生。
(2)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行业服务隐患多
目前,国内有民营医疗机构背景的月子中心设有专业的医护人员, 部分月子中心也会聘请医院的专科医生,采取走穴式的模式,每周到月子中心为母婴进行查房。
除此之外,大多数月子中心所聘请的护理人员为缺乏专业医学护理知识的“月嫂”,有的甚至是保姆。而月嫂的资格发证却极其简单,往往经过简单培训就给发证上岗了。
在行业监管不健全以及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消毒不彻底、卫生条件不过关等原因导致新生儿感染疾病的案例时有发生,护理人员的疏忽和失职也会给产后妈妈以及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月子中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更多资料请参考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报告|2019-2024年中国月子中心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