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骚扰电话市场发展现状与治理趋势分析
智能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呼啸而来,中国现在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手机的普及给国民生活和获取资讯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日常生活也不可避免地被骚扰电话问题所困扰。
中国呼叫中心市场规模接近200亿元
骚扰电话牵涉巨大利益链。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呼叫中心市场规模达到190.2亿元,预计2019年能突破200亿达到216.6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呼叫中心市场逐年扩大,而营销电话和骚扰电话是支撑该庞大市场的主要环节。
中国骚扰电话市场发展现状
骚扰电话滋扰问题持续肆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数量已超过500亿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骚扰电话治理监管低效、人工智能技术对骚扰电话拨打的帮助,都使骚扰电话问题持续困扰着大众。
2018年,网民通过360手机卫士标记各类骚扰号码(包括360手机卫士自动检出的响一声电话)约1.21亿个,平均每天被网民标记的各类骚扰电话号码约33.2万个。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接近半数网民接到过人工智能骚扰电话,所占比重是47.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取代占用时间长、重复性高的日常工作,刺激了骚扰电话数量的滋长,促使骚扰电话衍生出新的形式。
骚扰电话背后存在利益链,多种渠道形成骚扰。在垃圾短信的治理中,三大运营商就曾多次被媒体发现靠垃圾短信获利,这种放任态度屡屡被批评。骚扰电话同样存在这种情形,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此前报道提到,对于群呼的骚扰电话,运营商根据一分钟之内呼出去多少个号码,可以判定是否是骚扰,监管和关停都不难,不过在群呼背后存在利益链条,每一分钟骚扰电话运营商都能获得收益。
运营商治理陷入困境,行业痛点制约监管常态化。2018年下半年开始,工信部等13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并开启了对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专项整治。眼下,负有主体责任的运营商明确亮剑,中国移动表示对违规电话采取关停举措,中国联通也做出严厉处罚的表态,可见自上而下的治理的确带来了压力。但未来的关键在于,运营商的高压态度能否常态化。
中国骚扰电话市场监管条例与整治手段
国家积极完善对骚扰电话的监管法规及条例。2018年陆续发布了《江西省电信条例》、《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推进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等条例。
重拳出击,多种举措治理骚扰电话乱象。2018年工信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起的专项行动,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对骚扰电话进行整治,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合力斩断骚扰电话的利益链条。
中国骚扰电话乱象治理趋势分析
1、骚扰电话问题肆虐,电信运营商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骚扰电话问题治理上,电信运营商责无旁贷。电话业务作为电信运营商盈利的重要一环,净化通讯环境对业务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运营商来说,通过业务良好运营获得盈利与实现对业内骚扰电话乱象的管制同等重要。
2、问题治理技术手段是基础,运营商态度成关键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对于骚扰电话问题的治理,未来包括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推动行业实现更精准定向治理。另外,运营商对于问题处理的态度始终是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的关键,一方面电信运营商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坚持严肃治理不放松;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责任落实也需要更加规范,确保整治措施的执行到位。
3、长期治理骚扰电话乱象,需要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对于骚扰电话问题的治理运营商应该肩负起主要责任,但目前运营商在骚扰电话处理方面的行动又过于孤立,缺乏相关部门的协助。未来行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协同机制,促进电信运营商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多方协作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骚扰电话问题。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骚扰电话市场状况与用户感知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