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浪潮再起!海底捞明日挂牌:暗盘一度涨逾9%,超额认购5.56倍

   9月25日消息,艾媒网获悉,海底捞(6862.HK)于昨日公布了配售结果,配售招股价区间为14.8-17.8港元,最终定价17.8港元,每手17800港元。其中,公开配售申购人数为13081,一手中签率60.01%,超购倍数5.56倍。国际配售申购人数未披露,但获得大幅超额认购。海底捞定于9月26日(本周三)上市。今日暗盘开始交易后涨逾9%,之后有所回落。

  海底捞股份超额认购5.56倍

  根据海底捞公司公告,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3820.8万股,占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的发售股份总数约9.00%(假设并无行使超额配股权) 。

  据介绍,公司此次IPO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2.69亿港元,其中60%用于为扩展计划拨付部分资金;20%用于开发及实施新技术;15%用于偿还贷款;5%用作公司的营运资金及作一般企业用途。

  据悉,海底捞的基石投资者认购情况如下,高瓴基金已认购3968.3万股、Greenwoods已认购3968.3万股、MSAL及MSIMInc已合计认购3527.4万股、SnowLakeFunds已认购3527.4万股、WF Asian Smaller Companies Fund Limited已认购1543.2万股,总数为1.65亿股,相当于全球发售后的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约3.12%,及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数目约38.95%(假设并无行使超额配股权)。基石投资者禁售期为自上市日起6个月内。

  赴港上市浪潮再起

  上周,美团点评成功登陆港交所。本周,港交所又将迎来两家内地企业,一家是号称餐饮界“航空母舰”的海底捞,另一家是被称为“新经济金融服务第一机构”的华兴资本,而华兴资本拟于9月28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今年下半年以来,香港交易所可谓异常热闹,在7月12日一度出现一天之内8个公司同时敲锣的盛况,两家公司共敲一个锣,前所未见,业界一度戏称“港交所锣都不够用了”。

  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16日,中国累计有18家科技或互联网公司等新经济领域企业成功在美国或香港上市。 其中,六月、七月是企业在境外上市的高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16日,在中国赴香港或美国上市的新经济领域企业中,有4家于6月上市,8家于7月上市。此外,香港成为这些企业较为青睐的上市地点。在18家已上市的企业中,有10家是在香港上市。

  美团、海底捞等内地企业扎堆登陆港股上市,背后原因究竟是为何?

  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解释,近年来,境内外市场相应开放了绿色通道、“新蓝筹”、CDR、同股不同权等吸引上市公司的创新条件。在国内市场出现“钱荒”、A股IPO审批趋严的背景下,赴境外市场上市更有利于企业的融资和后续发展。

  据艾媒网了解,为了控制资本泡沫,规范国内二级市场,从 2017 年第三季度开始,A 股 IPO 审核从严信号明显,IPO 审批通过率骤降。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上会企业共有118家,其中有58家过会,44家被否定申请。而A股IPO审批通过率也呈下降趋势,从2017Q1的89.6%一路下滑,到2018q2,审批通过率为59.1%。

  此外,单次会议审核通过率一度低至17.0%,月度通过率低至36.0%,整个上半年的过会率仅为49.2%,创我国IPO历史上过会率新低。

  据了解,今年4月,港交所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产业公司商事制度》修订咨询总结,允许“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以及尚未盈利的商务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同股不同权”即允许公司发行不同种类的股份,即便公司进行多轮融资,持股比例被稀释的创始团队也可以通过B类股票实现对公司的掌控权。

  而与A股需要连续三年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不同,每股对上市企业盈利要求较低。收入标准、权益标准、市值标准、总资产或总营收标准等4项标准只要满足1项及以上即可申报上市。

  此外,与A股的“同股不同权”不同,每股采取双层股权结构模式,确保公司创始人及其他大股东能在公司上市后仍有足够的表决权来控制公司。可见,港股、美股对新经济企业的接纳程度较高。

  面对国内IPO审批渐严,境外政策较为宽松的情况下,营收不良的企业只好另寻上市之路,纷纷奔赴香港或美国上市。

  但也有观点指出,企业赴港上市热潮的背后,是港交所直接受益。

  8月8日,港交所发布了2018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港交所实现营收81.94亿港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50.41亿港元,同比增长44%,半年度收入和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